成就智能障礙者無限的可能

期數 : 雙月刊136期

與孩子、青年和家庭一路攜手向前 

「老師」不是唯一的稱呼

但支持服務對象展現無限可能,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高雄身心障礙者社區樂活補給站 生活服務員 –  不一樣的朋友

文/高雄社區生活支持中心 吳韻涓

 

95年時,裕瑩正在中年轉職的徬徨中,在親友推薦下接受「照顧服務員」訓練後,因緣際會來到心路。雖然服務對象都稱呼她為「王老師」,但裕瑩說他與服務對象之間更像朋友!
回想九年來的工作歷程,王老師笑著說:「在這裡少了一般職場複雜的人際互動、交際應酬,多了一群真誠相待,一路相伴的好朋友」。這就是她和這群障礙者相處的準則和態度:因為是「朋友」,所以遇到困難一起解決、也一起聊聊彼此生活中的瑣事;也因為有了「朋友」的態度,更會耐心聆聽,一起陪伴他們學習,關心他們的生活。「耐心與關心是我一路走來的秘訣」,難怪王老師認為這是最適合自己的工作了!

在心路擔任生活服務員,對王老師而言不只是一份工作,更豐富她生命的厚度與精彩。而這些真誠相待的「朋友關係」,也是讓她能夠堅持這份工作9年而不倦勤的重要因素,更是支持著她繼續陪伴這群心智障礙朋友下一個9年的信念。

 

 和服務對象一起種植有機蔬菜、學習陶笛…也讓王老師(右二)重新體會生活 !

 


新竹兒童發展中心 教保員 – 讓孩子成長的溫柔力量     

 文/新竹分會 黃虹綺

還在學生時期,褚芸就已經來到心路擔任志工了。看到孩子點點滴滴的努力,每一個畫面都讓褚芸越來越確認,自己也要成為讓孩子成長的溫柔推手!
畢業後,終於如願成為新竹兒童發展中心的教保員,接手的第一位孩子是還不會說話、也還不能自己上廁所的成成。雖然年齡到了,但是因為理解能力受限,因此戒除尿布的訓練一直卡關中。

終於在一年的陪伴後,成成不只能夠辨別是否需要上廁所、自己完成如廁的流程之外,還能使用簡單句來表達,例如:『我要喝湯』、『褚芸老師早安』,變成禮貌的小紳士呢!   

在分享孩子每一個進步時,褚芸老師眼睛總是閃爍著感動。這份感動,讓工作的熱情永遠不熄滅,期許自己溫柔陪伴孩子的成長。 

 

和孩子一起成長,是褚芸老師最開心的事!

 

新北市職業重建中心  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 – 與服務對象一起打拚

文/公事部  賴文婷

惠清組長投入就業輔導、職業重建領域已經超過十年。剛畢業時在就業服務站,幫助有特殊境遇的一般民眾尋找工作;之後於醫院任職,協助精障服務對象進入職場,最後六年前加入心路團隊。

惠清說心路的全人服務模式,讓自己更清楚工作的角色與價值。在就業服務站為一般民眾連結工作機會時,發現他們通常只是在職涯中某一階段,需要一點小小的幫忙。但是服務智能障礙青年時,則看到我們的服務,可以翻轉智青的生命。因為身體心理的限制,從小不被看好,也常常被家人叨唸孩子是來花錢的,導致連服務對象也不認為自己是有能力的;因此初次接觸心路的服務時,總是頭低低,講話小小聲,害怕與人互動。
經由心路團隊的協助,一步一腳印,從評估、心理諮詢、技能訓練、態度養成…最後看到智青在職場上能夠獨立工作,這時才能展現自信的笑容、與合宜的談吐。還有服務對象在穩定就業之後,願意回到職業重建中心擔任志工,直接以服務使用者的角度,告訴實習及見習生,自身獲得職業重建服務的收獲。面對這樣願意主動回饋的例子,讓身為職管員的惠清不僅為服務對象驕傲、更為自己的工作驕傲!

 

 看到服務對象穩定就業之餘,主動協助心路宣導活動,惠清(中)深感驕傲 !

   

慈佑庇護工場  就業服務員 – 單純互動中,不單純的工作
文/慈佑庇護工場 廖紋珠

慈佑洗衣庇護工場共有73位工作夥伴,其中有50位是在工作上還需要支持的「庇護員工」。然而,走進慈佑,迎面感受的是富有朝氣的一群人,分工合作完成洗衣、燙衣、摺衣…等工作,根本分不出來誰是就業服務員、誰是庇護同仁。

就服員的工作,一方面要教導庇護同仁就業技能;同時也要給予情緒支持。美玲說,這兩個面向都需要細微的觀察,才能正確入手。企管系畢業的美玲,原先在金融業服務,從來沒有與身心障礙者相處的經驗。在工作轉換期間偶然看到心路徵就服員,覺得是一份可以助人的福利事業,一個念頭使然,讓美玲從99年進入身障服務領域到現在。她說在心路工作,感受的是庇護夥伴的說話直白、單純、簡單的心思,不需要太多一般職場的「諜對諜」。雖然庇護同仁學習緩慢的特質,也曾讓她不知如何是好,但是現在瞭解不只是要不斷說明,還要加上親身示範,縱然需要重複很多很多次,但是當他們學會時,那成就感是無可比擬的。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是美玲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工作量大時大家一同努力將工作完成,有福利一起分享。庇護夥伴不懂的地方就教到學會,覺得不開心立即給予支持。職場卻像個「家」,這是在心路工作最棒的地方。

 

在工作中感受庇護夥伴的單純,讓美玲(左)樂在其中

  

新興啟能中心 教保員 – 從「替代役男」,成為中心不可替代的老師

文/新興啟能中心 楊玉蓮


算算文暉老師在心路的服務年資將近五年,但是陪伴心路的服務對象卻超過七年的光陰。原來當年服替代役時,從只是當兵的心情,到確立為自己的志業,這個變化多麼奇妙!
工作中,當智能障礙青年因為生理因素或情緒困擾,發生情緒不穩或需要特別支持的狀況時,文暉老師總是能正向同理、溫暖回應,陪伴服務對象從焦慮到安定、從混亂不安到自信開朗,平時也會細膩地與家長分享服務對象在中心的生活點滴,並一起為服務對象的進展而感到開心與欣慰。

擅長影片剪輯的文暉老師,在中心辦理各式節慶或迎新送舊活動時,總是主動承擔影片製作的重任,透過細膩觀察並以幽默風格來製作的影片,每一次都讓工作夥伴、家長驚豔與感動。文暉老師說,透過影片,這些服務點滴都化為難忘回憶,並成為堅持在崗位的養份。

 

心思細膩的文暉老師(右),總是為服務對象、工作夥伴與家長帶來許多小確幸

 

台北社區居住  教保員 – 手拿鍋鏟、傾聽心聲,讓家更有家的感覺        

文/台北社區居住 邱淑絹

 

加入心路之前,凱暉可是手拿大鍋鏟,可以擔當滿足百人的辦桌高手,這麼好的手藝與經驗,對於居住服務來說,真是超級好本領。然而,粗曠的外表,也讓人好奇對於支持生活自理功能受限的服務對象,真的做得來嗎?!然而,跟凱暉談了話之後,就會被他的熱忱與堅定所感染。也因此,社區居住的住民們在他的支持下,完成的料理可都是餐館等級的好料,讓每位住民天天都幸福滿滿!

事實上凱暉在學校主修心理諮商,面對社區居住住民在社區較常遇到的心理挫折,凱暉總是會不厭其煩,相當有耐心地用各種例子解釋說明讓住民明白;住民在情緒低落時,也會在一旁支持陪伴著,或是陪著住民透過運動釋放壓力。在多數都是女性教保的環境之中,對於男性的住民而言,凱暉更像是一個哥兒們般的朋友,許多心情層面的抒發可以更為直接。

在服務上凱暉總是希望自己可以帶給服務對象力量,支持他們在社區裡好好的生活,儘管有時候必須面對環境中各種限制,但在服務對象最困難的時候,他們知道凱暉會在他們的身旁,陪伴他們一起度過。

 

凱暉(中)就像哥兒們一般支持著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