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長的一封信
期數 : 雙月刊131期
11月起心路在新北市又將新開辦「慈泰庇護工場」,這是心路的第五間庇護職場,將會以烘焙生產為主要的業務,每年也將提供40個工作機會給中重度身心障礙者,對這一群有工作意願,但就業能力尚不足以進入競爭性市場的身障者而言,這樣的機會是彌足珍貴的,對他們家庭的經濟和照顧負擔的減輕,更有極大的影響。這些年來,心路投入很多資源在庇護工場,就是著眼於這樣的價值。
不過,這樣的價值在近些年來卻受到嚴峻的挑戰。市場的競爭當然不在話下,即使是庇護商品,也同樣得在一般市場上爭取消費者的認同;另一方面,目前政府在政策上將庇護工場定位為就業單位,而不是服務單位,意味著原本是提供服務的非營利組織,也同時成了身障者的僱主,除了要提供身障者符合勞基法的勞動保障,也要面臨人事成本增加,和服務、業務的雙重壓力。這樣的狀況,怎能不讓民間團體對經營庇護工場卻步?
有些庇護工場為求生存,在商業經營的考量下,傾向雇用較輕度的障礙者,根據勞動部2013年的資料顯示,目前台灣的庇護工場中,輕中度障礙者就佔了88%,顯見現行的庇護工場政策並未能符合當初希望:「提供中重度以上、無法透過一般職業訓練於競爭性職場就業之身障者所設立的職能強化與庇護就業單位」的庇護工場立意。
庇護工場的數量無法成長,最直接的衝擊是每年從特教學校畢業的特教生,在每年一千多名的畢業生中,因為缺乏職場見習和庇護就業的機會,僅有二成左右可以順利就業,幾乎畢業就等於失業。如果能有更多的庇護工場可以提供這樣的機會,將可以減輕多少家庭的照顧負擔,並為社會帶來更多的生產力?我們在此呼籲,希望政府重新檢視庇護工場政策的合理性,希望社會大眾多多支持庇護工場,更希望有更多中重度身障者能在庇護工場找到機會,為生活開啟不一樣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