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礙青年的理想日常 居住在家園,生活在社區
期數 : 雙月刊184期
文/公共事務部 劉銘芝
一直以來,生活在心路的住民們多半是中、重度以上的智能障礙者。這些障礙者,有的即將或已經步入老年,年邁的雙親無力負擔照顧責任;有的則在他們18歲高中畢業後,因為缺乏到庇護工場、小作所等輕度障礙者勞動場域工作的能力,被家人安置到心路的日間、夜間或全日型服務機構,交給心路「照顧」。即便這些障礙者需要大量的支持才能實現理想,心路仍「支持」他們自己做決定、適應團體、融入社區生活。
超越家長照顧期望,青年也能有自己的理想
25歲的翰宇,是位在高雄新興中心接受服務的重度智能障礙青年,家中三兄弟,最小的弟弟也快大學畢業,媽媽的照顧責任只剩翰宇。現年48歲擔任廣告行銷的媽媽曉君,白天把翰宇送到新興中心接受照顧後,自己能在家工作獲得喘息。最大的希望是翰宇能穩定的適應機構的團體生活,未來減少家人的負擔。
一年多下來,媽媽說翰宇的進步超出她的預期,由於建立與教保員的互信,安全感提升,讓翰宇情緒穩定,認知和語言也進步很多,在中心能透過簡單口語與同伴及工作人員互動表達喜好,喜歡參與團體活動跟大家一起慶生、交朋友,到附近全聯買菜、結帳、吃東西。
▲ 家人希望翰宇(右前)適應機構生活,讓家人也能有更彈性的時間。
▲ 翰宇(左二)參與團體活動,和中心同伴開心慶生。
生活中的小細節,由我自己做決定
在心路機構生活的住民們,相比傳統照顧機構服務對象被推出來曬太陽的印象,生活豐富多元許多。翰宇由於瘦弱、心臟功能差,每天需要透過體適能來強化身體體能,而執行項目都是教保員和他一起討論後才執行,不再只有枯燥被動的關節運動或走跑步機,翰宇喜歡坐大龍球、玩沙包、舉大積木。運動完,他會決定要玩拼圖或教具,也能決定是自己玩或跟同伴玩;還可以選擇參與不同的團體活動,像是料理食物、音樂體適能、年度寫春聯等。
過去翰宇接觸陌生人會感到不安,因緊張語無倫次、需要媽媽或熟悉的人安撫,讓人誤以為他不喜歡接觸人群。一年下來,翰宇來到機構見到同伴,都是開心的,就像回到「家」一樣自在。對於生活中吃什麼、做什麼、去哪裡,翰宇也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只是習慣「被照顧、被安排」。生活中每件大小事,心路都支持障礙者練習自己做決定,在學習自立的過程,實現個人獨有的理想。
▲ 翰宇(右站立者)和同伴們一起玩桌遊。
▲ 翰宇(中間站立者)在志工阿姨的協助下料理蛋花湯。
參與社區活動,成為社區中的一份子
心路機構多設置在社區生活機能單純便利的社區,中心也常安排住民們有參與社區活動的機會。中心會讓各別小組討論這次要去哪,有時到便利商店採買;有時到銀行郵局辦事;有時玩投籃機;甚至喝個咖啡聊聊日常,都是大夥很愛的社區活動。
不僅如此,中心也會為住民爭取融入社區、為社區貢獻的機會。像是新興中心所在的正氣里原本就有社區的環保志工隊,中心主動爭取加入,每兩個月一次協同里環保志工隊一起打掃街道。里民們也友善的依照每位障礙者的能力、特質,安排掃落葉、撿垃圾、幫忙裝袋等不同工作項目,透過不斷示範,每位障礙者都駕輕就熟,得以發揮自己的能力為社區服務。
▲ 跟小組的同伴到社區購物,也是翰宇很愛的活動。
▲ 志願加入環保志工隊的障礙青年們協助資源回收整理。
障礙者生活技能訓練,支持青年重返社會
新北市的愛重中心,是提供年輕障礙者生活技能及獨立生活能力訓練的全日型住宿機構,兩年期的訓練支持他們能順利回歸社會。相較其他照顧機構,愛重中心的目標很明確是為了障礙者的自立而設。青年們從最基本的吃飯、洗澡、更衣,到進一步的煮飯、購物、洗衣、環境清潔等生活技能,甚至透過職業訓練,能夠做些手作代工,以自己的能力賺取零用錢。當生活能力與工作技能培養起來,也才能不依靠家人照顧的自食其力、獨立生活。
▲ 障礙青年們分工進行手作金紙代工。